花草百科网_花草百科全书_花草百科知识大全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花帝

  本文非常详细介绍了生石花的自然杂交系列品种,喜欢生石花的爱好者们不要错过了,原文作者:火宵之月。

  在Cole编号系统中,对生石花的分类没有使用属(genus)下面的中等分层节(section)而直接跳到了种(species)。理论上,任何两个生石花的分类间应该不能轻易杂交成功,但事实上,有些石花分类有着近似的特征,它们间可以轻易的杂交成功。诸如神笛玉和丽虹玉、招福玉和微纹玉、李夫人和寿丽玉和巴里玉。考虑到有些生石花的栖息地有所重叠和靠近,和人们对杂交生石花的热情,这样就存在了野外自然形成的杂交品种和人工杂交品种两类,人工杂交的品种又可细分两种,一种是属内杂交,一种是跨属杂交。

  本文主要介绍野外自然形成的生石花杂交品种
  通过生石花间杂交的难易度以及后代的外表可以推断不同品种之间的血缘关系。关于白花系X白花系和黄花系X黄花系的杂交,目前还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但是存在着大量的实践报告,这些在后文园艺杂交中会提到。
  而对于黄花系X白花系、淡黄花系(朝贡玉系)X白花系的杂交,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过完全的实验和研究。我们对其相关的杂交经验只来自一些被动的结果,或者偶尔出现的一些报告。但从经验来看,这类跨花色的杂交一般种夹无法发育,或者种子柔弱无法发芽。即使发芽也一般是弱苗在几周内陆续死亡。因此这两种花色的品种在基因层面上可能差的非常远,造成了生殖隔离(不完全包括灰绿体色系)。另外在栖息地环境下,黄花系和淡黄花系的石花品种花期一般早于白花系品种,并且花期基本不重叠。
  以上两点造成了不同的生石花品种(花色不同)可以稳定聚集在同一个栖息地,而不发生杂交。因此在Cole编号系统中出现了几个同一个栖息地的生石花品种共享一个采集编号,以ABC后缀来区分的现象(C142、C143、C162、C200、C229、C230)。除了C230其他都是白花系与黄花系、或是白花系与淡黄花系共存的组合,而C230的白花臼典玉和白花寿丽玉的生殖隔离可能和花期还有基因层面的差异有关。
  而在野外同花色生石花品种间,由于花期会有所重叠、栖息地接近等原因,在白花系品种和黄花系品种内还是各自有可能会发生自然杂交。而这些杂交品种其实我们可能都已经见到过,Cole编号中有若干个编号被Cole认为明显可能是自然杂交种。
  除了以下列举的Cole认为具有明显杂交特征的品种,可能还存在别的自然杂交品种,更有可能现在已经存在的某些生石花分类本身就是历史上的杂交产物。Cole采集了450多个种群,其中约有十几个种群有杂交痕迹,在Cole看来,在野外的种群栖息地间,杂交现象其实很罕见。
  L. hallii v. hallii C087、C052
  de Boer在建立分类时将C087分入了李夫人系网纹李夫人。不过在Cole体系中,科尔最后认为其显示出的特征属于巴里玉系的比例更大些,因此重新归入了巴里玉系。而C087毫无疑问和典型的巴里玉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在纹路、体色和类型上比起李夫人又更加倾向于巴里玉。C087种群栖息地类型和其他巴里玉栖息地很相似,在可视范围内没有李夫人种群存在,但在1公里外就是李夫人的典型栖息地(C086)。因此科尔推断在C087栖息地原本存在的是典型的巴里玉,但在漫长的繁衍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夫人种群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巴里玉所不具有的变异特征,形成了现在的C087种群。这个影响可能是花粉通过风媒传播造成的,也可能是李夫人的种子被带到了巴里玉的栖息地造成的。
  而在相距10公里不到的C052的栖息地,C052种群同样显出类似的特征和变异,但还没有到达C087这么明显的程度。因此C052可能也有过一定程度上的和李夫人的杂交。
  C052和C087显示出了李夫人系和巴里玉系间有着较近的血缘关系。
  C087: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C052: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L. hallii v. hallii C045
  这是另一个被归入巴里玉系的种群,但也有着一定程度上不属于巴里玉系的变异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来自于寿丽玉系福来玉。在C045栖息地周围有若干别系的种群,但却没有发现福来玉的种群,可能附近原本存在过福来玉种群,但已经消亡。
  C045显示了巴里玉系和寿丽玉系福来玉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L. hookeri v. marginata (red-brown Form) C089、C155
  这2个编号被分类入了富贵玉系,但显示出了一些不同于富贵玉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可能来自于日轮玉系流水日轮亚种(L. aucampiae ssp. euniceae),两者的栖息地都在流水日轮栖息地附近。
  这两个编号显示了富贵玉系和日轮玉系间的联系。
  C089: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C155: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L. lesliei ssp. lesliei v. lesliei (Kimberley Form) C014
  在Kimberley西部地区,紫勋'Kimberley form'中的一部分种群明显可以看出有紫勋(v. lesliei)和弁天玉(v. venteri)杂交的痕迹。C014的栖息地环境是连绵的小山和山谷,从红棕色壤土石英石质的山顶过渡到灰色石灰质土壤并布满碎石的山谷。山顶是典型的红棕色紫勋的栖息地,而山谷则又是典型的弁天玉栖息地。在这附近也存在着紫勋种群和弁天玉种群,可能这里原本在几百米的范围内同时生存着这两类种群,山顶生长着紫勋,山脚生长着弁天玉,但后来慢慢发生自然杂交,产生了现在生长在山顶和山谷上同时有着两者特征的紫勋L. lesliei ssp. lesliei v. lesliei (Kimberley form)。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L. gracilidelineata X L. ruschiorum (“gracilidelorum”) 荒玉X留蝶玉
  曾有过发现介于荒玉和留蝶玉外貌之间野生植株的报告,位于Swakopmund东部,是一个相当模糊的位置报告,因此还没有被正式发现和建立,不过已经有人对这类品种使用两个系的拉丁名组合构词了名字"gracilidelorum"。这个类型的采集株也存在,外型类似留蝶玉,但叶面稍平并有着漂亮的线纹。两者园艺杂交已经有过报告,因此两系的血缘关系可以说是很接近。
  荒玉系苇胧玉和留蝶玉系留蝶玉的园艺杂交:(感谢苏克曼肉园的图片赞助)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L. pseudotruncatella ssp. groendrayensis 白曲玉
  这个品种最早被Jacobsen建立时是归入曲玉系,但de Boer认为其是碧赐玉系的一个变种,因此有一段时间这个品种是被划入了碧赐玉系(L. vallis-mariae v. groendraaiensis),后又拨乱反正回归曲玉系。在地理上白曲玉接近瑞光玉(L. pseudotruncatella ssp. dendritica)的栖息地,但在东南方向最近的种群就是碧赐玉,相距80公里。白曲玉在习性、花期、花和种子的结构上,毫无疑问和瑞光玉很接近,但体色和部分种群的叶面质感很明显受到了碧赐玉的影响。因此曲玉系和碧赐玉系间可能存在着一些远缘关系。
  C246: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叶面有磨砂粗糙质感的白曲玉:(感谢风筝的图片赞助)
自然杂交的生石花品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生石花跨属杂交系列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