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百科网_花草百科全书_花草百科知识大全

竹子适合做盆景吗?中国古代竹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花无缺

《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东汉文明,从某种程度来说乃是“竹子文明”。此话颇有几分道理,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歌诗。那时,先民们已将竹用之于建筑、衣着和娱乐,“上莞下簟,乃安斯寝”,这是《诗经》的记述。

image.png

在先秦,人们用竹作符和节以为凭信物。《孔子家语》训导曰:“山南之竹,不搏自直,斩而为箭,射而达。赋予竹以高尚的道德哲理内涵。历代咏诵竹子高尚品质的诗文不计其数。魏晋而下,描写竹子功用及品性的《竹谱》,代有人作,尤其唐宋以降,赏竹、竹慕竹之高洁坚贞,成为经人不衰的高雅风尚。唐宋时期,竹子在长江流域及岭南的许多地方,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苏东坡曾说:“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

image.png

竹子对我国书写文化的贡献是巨大而独特的,从春秋直到魏晋,人们主要是在竹简上刻字和写字。3000多年来,竹筷一直是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中国音乐与竹的关系,历史更长,古人称音乐即为“丝竹”,又有“丝不如竹”之说。由于竹在古代乐器中占统治地位,故唐代称乐器演奏者为“竹人”。竹也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历代皆有咏竹佳作。文人画竹,唐代已趋成熟。清代的郑板桥,集古今画竹成就之大成,连他写的字也像片片竹叶。竹之神韵在翠。修竹挺节,高干森霄,坚贞疏节,清风拂影等秉性与景致,以及竹的夏不畏暑热,冬不屈严寒,生不避贫壤,伐而后复生的特性,对于善以物明志的中国人来说,不止得到一种闲适的享受,更多的是能得到多方面的启迪。普普通通的竹,反映了中国人的高尚志趣,凝聚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坚页、虚心高达、旷近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中华民族性格情趣中的优秀一面。

image.png

竹子盆景是以竹、树、石等为物化手段,通过艺术加工,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风姿神采的一种艺术品。在我国南方的园林中,有很多用翠竹构成的竹景。如洞庭湖畔的湘妃竹、桃花源内的楠竹景以及西湖云栖的竹径等。从元代始,文人画的阵地逐渐扩大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并以墨竹来象征文人的气节。据说最早画墨竹者为五代后唐的李夫人,以后有墨竹大师文同苏轼、邓燮等人。

image.png

秀丽的竹林风光,丰富的竹画竹诗,为竹子盆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宋代诸多名人的画册中,已常有松、柏、梅竹等的盆栽出现。我国传统的盆景技艺,素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作为艺术盆景的典型,它始于宋代,厂泛流传于明初。清代,除岁寒三友”盆景外,竹子、竹石和竹简等盆景也蓬勃兴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一件翡翠制成的竹石盆景,是在乾隆皇帝弘历的八旬万寿节中,群臣贡献的珍宝。新中国的成立,竹子盆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盆景制作者前辈周瘦鹃根据夏仲昭的《竹趣图》制作的盆景,成了仿画制景的佳作,令人赞叹不已。